10月13日上午,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永刚应邀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地区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监测体系关键技术培训班(河南科技学院分会场),并作题为“On the origi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insect complex traits: insights through the studies of horned beetle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行政楼206会议室举行,植物保护与环境学院师生代表及培训班学员等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胡永刚研究员以角甲类昆虫复合性状为切入点,探讨了动物新复杂性状(如蝴蝶翅斑、甲虫角突等)的起源,以及这类性状快速多样化的演化机制。他的研究揭示了作为典型第二性征(具雄性特异性表达和营养依赖的二型现象)的角突,正是通过发育可塑性与性选择的协同作用,驱动了形态的快速分化。这一过程在近缘物种间角突位置和大小的显著差异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报告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在随后的互动中,大家就有角突甲虫为模式研究动物创新性状起源和多样性演化的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与胡研究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片/王麒云 初审/王麒云 郎剑锋 复审/孔凡彬 终审/刘润强 王鲁伟)
上一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白明研究员应邀到校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南京农业大学张峰教授应邀到校作学术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