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德国耶拿大学(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 Jena,Germany)Rolf G. Beutel教授应邀在河南科技学院行政楼206会议室作题为“The Phylogeny of Hexapoda and the Evolution of Megadiversity”(六足动物的系统发育与多样性演化)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地区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监测体系关键技术培训班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吸引了校内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及培训班学员100余人参与。
Beutel教授系统介绍了六足动物(Hexapoda)的系统发育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昆虫作为地球上最繁盛动物类群的演化起源与多样性形成机制。他结合形态学、分子系统学和化石证据,详细阐述了关键演化创新(如飞行能力、口器结构和附肢适应等)在推动昆虫辐射演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当前节肢动物高阶分类单元的系统关系争议进行了深入剖析。
报告内容前沿、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就昆虫系统发育重建方法、协同进化机制及智能监测技术的分类学基础等议题与Beutel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此次学术报告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国际学术视野,也进一步深化了我校在昆虫多样性与系统演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科技交流与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Rolf G. Beutel 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昆虫学家、形态学家与系统发育学家,现任德国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耶拿分校特殊动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所教授,长期致力于昆虫的演化生物学研究,在昆虫形态学、系统分类学和比较解剖学领域享有崇高学术声誉。他长期参与并推动国际重大科研项目,是1KITE(1,000 Insect Transcriptome Evolution)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该项目通过大规模转录组数据为昆虫系统发育提供了关键分子证据。其研究材料涵盖现生昆虫、化石印痕、琥珀包裹体以及各发育阶段(成虫与幼虫)标本,实现了形态与分子数据的深度融合。Beutel教授已在《Nature》、《Science》、《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Cladistics》、《Arthropod Structure & Development》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研究成果深刻影响了当前节肢动物系统发育框架的构建,是推动现代昆虫系统学从传统分类向整合演化生物学转型的代表性学者。
(图片/曹治珊 初审/曹治珊 郎剑锋 复审/孔凡彬 终审/刘润强 王鲁伟)
上一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星月研究员应邀到校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芬兰自然历史博物馆 Sergei Tarasov 教授应邀到校作学术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