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 日上午,南京大学(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Norman MacLeod教授应邀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地区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监测体系关键技术培训班(河南科技学院分会场),并作题为“Linear Morphometrics: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o Insect Systematic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行政楼206会议室举行,植物保护与环境学院师生代表及培训班学员等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Norman MacLeod教授系统阐述了线性形态测量学(Linear Morphometrics)的理论、方法及其在昆虫分类学中的应用。首先追溯了形态测量学的艺术与科学起源,从Albrecht Dürer的人体比例研究,到D’Arcy Wentworth Thompson利用变形网格阐释生物形态变化的经典工作,为现代形态学分析奠定了思想基础。随后,聚焦于昆虫系统学中的具体应用,以瘿蜂总科Cynipoidea的头部形态和旧大陆螺旋蝇Chrysomya bezziana的翅膀形态为案例,详细展示了如何通过定义和测量一系列线性距离(如头长、眼宽、翅脉长度等)来量化生物形态。报告深入剖析了传统线性距离分析的局限性,仅使用线性尺寸无法充分、准确地反映复杂几何形态的差异。为此,麦克劳德教授引入了几何形态学(Geometric Morphometrics, GM)的核心理论。他通过分析直角三角形等简单几何图形,生动地演示了Procrustes Superimposition的原理-通过平移、缩放和旋转,将不同样本的标志点(landmarks)对齐到一个共同的坐标空间,从而分离出纯粹的“形状”信息,消除大小、位置和方向的影响。
本次报告逻辑严谨、内容翔实,不仅系统梳理了从传统线性测量到现代几何形态学的理论演进,更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了完整的数据分析流程,凸显了几何形态学在精确量化生物形态、揭示演化关系和解决实际生物问题方面的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
Norman MacLeod曾为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研究生教育与培训主任、古生物学保管员和古生物学副保管员,还曾担任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科学系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苏黎世大学古生物研究与博物馆客座教授。迄今,已发表500余篇SCI收录论文,主要涉及有机形态定量分析、灭绝研究、定量地层学与考古学等领域,其研究贡献涵盖微古生物学、无脊椎古生物学、脊椎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分类学、系统学、地层学、功能形态学及器物分析等方面,著有九部著作。Norman MacLeod教授于1998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本在线电子古生物学杂志《Palaeontologia Electronica》,并于1998年至2002年担任该杂志的创始执行主编,还曾担任《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Systematic Biology》的编委,并担任中国古生物学杂志《Paleoworld》的联合主编。
(图片/张鑫 初审/张鑫 郎剑锋 复审/孔凡彬 终审/刘润强 王鲁伟)
上一条:南京农业大学张峰教授应邀到校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王洪亮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地区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监测体系关键技术培训班河南科技学院分会场开幕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