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聂瑞娥教授应邀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地区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监测体系关键技术培训班(河南科技学院分会场),并作题为《Investigating the high-level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global biodiversity patterns of leaf beetles using different dataset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河南科技学院行政楼206会议室举行,植物保护与环境学院师生代表及培训班学员等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聂瑞娥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到,豆象亚科(Bruchinae)作为叶甲科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对豆科植物种子的专性取食而备受关注;蓝盾蝽科(Scutelleridae)则以其独特的金属色斑和生态功能成为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她的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基因组、转录组及形态学等多源数据,深入探讨了叶甲科(Chrysomelidae)这一全球物种最为丰富的昆虫类群之一的高级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全球生物多样性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高通量分子数据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统计支持度,有效验证了多个传统亚科的单系性,并揭示了趋同演化在该类群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报告结束后,聂瑞娥教授与现场专家、教师及学生就相关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与讨论。本次学术讲座内容前沿、视角新颖,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昆虫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理解,也展示了多源数据整合分析的强大潜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取得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上一条:香港生物多样性博物馆馆长Benoit Guenard 研究员 应邀到校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星月研究员应邀到校作学术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