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民,男,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系植物保护专业2000届毕业生。2000年省选调生,平顶山市公务员。
2004年初,平顶山市选派千名大学生“村官”下村之即,我就想写一篇关于大学生“村官”的文章。苦于没有素材,我们到卫东区东高皇乡农村打算找一些灵感,陪同我们的是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的一位年青小伙子,他言语不多,一路上我们也没怎么交谈。转了许多村庄,也没有什么收获,但到东高皇乡一个叫任寨村时却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当我们在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前停下时,许多群众都热情的同陪我去的这位小伙子打招呼,有称“小王”的、有称“全民”的、也有称“王书记”的,连七八岁的小孩都认得他。我禁不住惊异的向村民们打听,村民们七嘴八舌的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原来,这位年青小伙子叫王全民,是位大学生,已经在这个村担任了近2年的党支部书记。村民们随手指给我们看王书记带领他们新建的塑料大棚。这才使这位大学生“村官”的先锋官现在眼前。原来灵感就在身边,我高兴的问他怎么不早告诉我,害得我们转了大半天,他憨厚的一笑,挺幽默的说,两周前他已从“村官”变成管“村官”的“官”了,就不要写他了。但我今天还是把他写了出来,不为别的,只想让刚入村的大学生们从这位走在前面的“村官”身上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的王全民,是2000年由河南省委组织部选调到平顶山市基层锻炼的九位优秀大学毕业生之一。他刚一跨出校门就来到卫东区东高皇乡做农技推广工作。任寨村是他常去的村之一。任寨村原是东高皇乡号称“东三省”的三个穷村之一,集体经济条件差,村里干部不团结,拉帮结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出来,导致2002年“两委”换届中选不出党支部班子,也没有人敢担任支部书记。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全民,怀着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满腔热情,主动向东高皇乡党委请缨,担任了任寨村的党支部书记。 王全民上任后,把年久失修的废弃学校腾出一间,又从邻居家里借来一张破床,算是安了“家”。谁知这个“家”还没安稳就有人给他一个“下马威”。 就在他到村的第三天晚上,有人用砖头把窗子玻璃砸个粉碎,砖头飞落屋内,差一点把正在屋里休息的王全民砸伤。村里这种混乱局面和对干部不信任的程度,确实令他感到这个支部书记肩上份量不轻,他清醒的认识到:村里班子瘫痪是因为没有好的带头人,群众不信任是因为没有为群众找到一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他带出一个甜瓜生产专业村。村里原有瓜、菜种植习惯,效益一直上不去。王全民到村后马上着手种植结构的调整。他提出发展无公害大棚甜瓜生产的设想,受到了群众响应。但听说建座大棚要好几千元时,群众发了愁。为了筹积资金,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扶持政策是有,但对村里状况担忧,不愿向这样的村投入。于是他又跑信用社,信用社同样不敢把贷款放到这样的乱村。他并没有灰心,一趟没有结果,他就去第二趟,第三趟……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上级,感动了信贷部门,争取到12万元的扶持资金和8万多元的支农贷款。在他的努力下,50户群众一下子建起60座塑料大棚。大棚建起后,他凭自己的专业特长亲自做技术员。当年引进优质甜瓜品质进行栽培,当年就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许多村民看到种植大棚甜瓜效益可观,纷纷效仿起来,第二年就发展大棚甜瓜种植200余亩。甜瓜种植面积大了,王全民经常为瓜农举办培训班,在棚区内指导生产,不仅教会了瓜农如何栽培,如何防病治虫,而且也教会了瓜农如何掌握信息、把握市场。在村里大家叫他王书记,在田里大家叫他王技术员。在王全民的带领下,如今任寨村已发展成一个远近闻明的甜瓜专业村,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增加近千元。群众有事可干了,人心凝聚了,对王全民也另眼看待了,村民们感激地说:“来了一个书记,带来一个技术员,带出一个甜瓜专业村。” <BR> 他带出一个好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一入村就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他挨家挨户吃派饭,可每次吃完饭他都要付给2元钱。他艰苦朴素,从不乱花村里一分钱,为了给村里节省开支,连他办公室的笤帚都是从家里带的。他舍小家为大家。2003年4月正值抗击“非典”关键时期,妻子难产,由于身为丈夫的王全民没能及时赶到医院,错过了剖腹产机会,害得孩子出生来缺氧发育不良。这件事至今提起来让他觉得内疚,村民们却为之感动。王全民以实干精神树立了良好形象,党员干部都以他为榜样。他因势利导,从党员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党员例会、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等各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他着重理清村里的财务,实现了三年以来村里财务首次公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注重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先锋作用发挥出来了,许多青年都主动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2003年党支部适时发展了三名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结束了任寨村八年没有发展党员的历史。村级组织的活力增强了,党员之间团结了,干群关系紧密了,他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成功选举了一个群众满意、团结有力的支部班子,结束了村里长期散乱的局面。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任寨村发生了可喜变化。从一个穷村变成了一个甜瓜生产专业村,由一个乱村变成了一个治安模范村。王全民也成了农业产业化先进个人和青年标兵。当问及他为什么不继续在村任职时,他说:“我们到农村的目的是帮他们‘造血’,为他们培养自己中间的带头人,不是为了做‘官’。”他说他现在的工作比做支部书记更有意义,因为他可以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大学生“村官”,使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更好的服务农村,锻炼自身。当谈及平顶山市选派的千名“村官”时,他说这项举措无论对大学生,还是对农村的发展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说他非常热爱农村,至今他还是任寨村的荣誉村民,有机会他还愿意再到农村任职。